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外在贪欲的生活,这才是“为腹不为目”的智慧。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漩涡里,则越会流连忘返,产生自我疏离感,心灵则会日益空虚。
因此一个人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在交往中,都要摒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与清静,确保固有的天性。
归真返朴
有道的人沿用真朴。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是一个。陶渊明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为官清廉,生活简朴,文学造诣颇深。他为人的高洁、俭约、闲雅、质朴,整个晋、宋时代是没有人能与之相比的。他在生活窘迫时,粮缸里往往没有储备一点粮食,锅碗往往空无用处;大气寒冷时仍穿着绳结穿连、打着补丁的短衣,脚上穿着自己结的草鞋;居室里也是空荡荡的,连一件像样的生活用品都没有,房屋不能遮风、挡雨、防晒。穷困和简朴的状况可谓到了顶点。在他的家书《与子俨等疏》里他感叹道:“屋里能有几根萝卜吃该多好啊!”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告诫子孙:“你们兄弟几个,虽然不是同时生的,但应该常以‘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准则要求自己,这是人生的大义。古人管仲、鲍叔牙作为患难与共的异姓朋友,尚且能同甘共苦,你们作为同胞兄弟,更应该有过之才对呀!”在《责子》诗里有“雍、端年十三”之句,由此推测,他的这两个孩子也许是异母所生,陶渊明的谆谆教海,也一定是针对他们个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