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6月29日
想起南京的建筑
水
十年前的南京,是一所带着农村意味的老城。在“八一三”的前夜,却变成近代化的大都会了。据一位建筑家说,十年来所用的建筑费,包括水陆交通在内,大概是五万万元。这数目自然不十分准确,但花了一笔很大的款子,是无疑的。假使这些钱,自始就用在国防上,那要做多少事情?至少是甘新铁路、川滇铁路,都成功了。如今呢?只是损失。
过去的事,追悔有什么用?不过在报上看到花钱百万元建筑的交通部,已经被日本人烧掉了,偶然有这个感想。自今以后,我们应当学学苏联,非关生产的建筑,应当完全停止。社会上少浪费一文,国家就多加一文的元气。至于像交通部这样的建筑,仅仅是让一部分公务员去住皇宫,更所必禁了。
1938年6月30日
招牌太多
水
自民国十七年以来,许多人就有一种感觉,同胞们话说得太多,事做得太少,这毛病一直到现在,似乎还没有改掉。其实说话太多,也不过费时旷日,多发空头支票而已。毛病是毛病,还不算心腹之疾。现在另有一种感觉,教人大大不快的,便是招牌太多,工作者太少。
招牌不是一挂就算的。挂了招牌,多多少少,就得预备一点儿开支。所以招牌越多,开支越大。开支果然是为了进货,雇店伙,制造出品,当然不是消耗。可是就为了招牌挂得太滥的缘故,把挂招牌当了一种手段,招牌下面店门大开,鬼毛也没一根,还谈什么生意?于是招牌之于生意,成了一个负号,徒然消耗开办费而已。说句焚琴煮鹤的话,有人能把全国招牌,加以彻底地清算,也是功德无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