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更长的历史时间来看,在科举制产生以前,选士和育士基本上是脱节的,科举制的产生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科举制与学校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取士的标准和方法指导着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由于科举又是学生出仕的必由之路,科举制的产生刺激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但由于封建社会的弊端,社会只重科举,不重教育,使学校教育逐渐成为科举制的附庸。此外,大批知识分子把终生精力消磨于科场考试之中,除少数人可以循着这条路爬上去外,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科举只是一个终生追求而不可得的钓饵。
第二节 韩愈的教育思想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昌黎先生,并著有《韩昌黎集》。他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韩愈多次担任教育官职,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和国子祭酒,在此期间他提出并践行了不少教育主张,由于“韩门弟子”众多,他的思想在唐代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