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学者指出,幽州的变乱在时间分布上并不平衡。自广德元年李怀仙被唐廷任命为首任幽州节度使,到长庆元年(821)刘总入朝,前期的58年里,幽州的变乱相对还较少;频繁的变乱主要发生在后期的92年时间里。[151]不过,尽管幽州前期的变乱并不多,但这有限的几次变乱却已奠定了幽州未来变乱的基本面貌。或者说,未来的幽州变乱无非是复制着前期的那些变乱而已。如此来看,若幽州变乱的根源也与成德、魏博一样,是来自它自身的权力构造与支配体制的话,那么,这种权力构造与支配体制就始终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从这一点上来说,幽州或许和成德颇为相似,尽管两者的稳定程度大相径庭。但另一方面,幽州却也独享着某种特质,这是成德,甚至其他两河藩镇都不具备的。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我们就将对幽州权力构造的基调以及它的这种独特个性进行探讨。
(一)蕃族与羁縻州时代的结束
幽州作为安史叛乱的根据地,其境内羁縻州的蕃族部落曾经是叛军的主干和中坚。上元二年幽州城内的杀胡事件,导致大量幽州胡人被杀。尽管学者指出,这种突发性的事件对大多数胡人的生存不会造成直接影响。并且从房山石经中,我们也确实可以看到不少胡人将领,甚至是一些高级将领的题名。而蓟门乱后的新任范阳节度使李怀仙本身也是柳城胡人。[152]不过在僖宗时代前,幽州一直没有像魏博和成德那样,出现过可以长期影响当镇局势的蕃族家族或集团。在此时期中先后担任幽州节帅的二十余位将领中,除了初代节帅李怀仙(763—768在位)外,只有文宗年间的幽州节度使史元忠(834—841在位)可能亦为胡人。因此,蕃族势力在幽州上层所具有的影响力看来并不像成德、魏博那样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