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的奇葩和浪漫大半消失,乱哄哄,但最初三分之一还是给了我一些惊喜,作为国产灾难片可以及格,为鼓励甚至可以上四星. 地下城黑市的三秒呈现我注意到两组男女互动,一是浪女憨男,一是悍女浪男,太陈旧了,太小品了,太低能了,在最该舒张人性的所谓黑市区依然是这副看饱了春晚的蠢相,中国人的压抑到底是有多深重,千年集权统治,真是不寒而栗. 卡车里那段女音更可怕,那种把成人当儿童的嘴脸,以及所有角色的一切充公却依然充实的精神状态,都很熟悉,虽说高压环境令人类文明倒退到中国标准是可能的,但回想国外电影表现此类高压集权环境下,角色对自由的自然向往,本片是完全没有的,所有中国人都仍然是一幅不想挣脱框架、最多在框架内变通的顺民嘴脸. 主角的脱轨行为只能算撒娇作死,和自由没有一毛钱关系,和围着家长转的乖宝宝没有本质区别. 82年的当下,今天看来的怀旧元素可都不是装的,藤床家具,牛奶卡,吹糖人,各种物件哪样不是80后童年的集体记忆呀!而孩子锁屋,小黑屋阴影,不要吃青菜,拿家里东西出去换东西吃,都是那个教育理念还很刻板的时代给多少的我们留下的童年的酸甜苦辣. 有意思的是其实在仅30年前的那个物质不丰富的年代,还是一个有点以胖为美的审美淳朴时期,孩子们都圆嘟嘟的,大人们尤其是妇女都是以脸方方圆圆的代表着健康的身心. 而稍显反派一点猴子妈妈,其实算是个人主义意识开始兴起的一个代表. 故事方面为了营造情节,各种巧合性汇聚起人物冲突的情节确实很有安排性的瑕疵,剧本水平是稚嫩了些. 演员表演也都挺功能化,内心表达手法不够,不过孩子的幼稚性情反而使表演都挺本真,特别出彩!此片里中老年人性格的耐心对幼教效果的意义很值得思考. 可惜没拍成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