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人民酷爱歌舞,也能歌善舞。岷峨山人的《译语》记载说:当时蒙古“女好踏歌,每月夜群聚,握手顿足,操胡音(原注:有声无字为乐)”。“虏中有胡笳,声最凄婉,有怀者更不忍闻。亦有篪拔思儿,近传其制于中国。”该书还记载说,蒙古的首领到普通牧民家,牧民进酒招待至醉后,“或吹胡笳,或弹琵琶,或说彼中兴废,或顿足起舞,或抗音高歌以为乐”。李实的《北使录》,也记载他奉明廷之命出使瓦剌,也先宰马备酒招待,以歌助兴的情景说:“令十余人弹琵琶,吹笛儿,按拍歌唱欢笑。”
在工艺和美术方面,蒙古族也达到较高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服饰、马鞍、箭筒等物品上。明朝中后期,随着蒙古与汉、藏文化的交流,蒙古族的工艺美术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如库库河屯弘慈寺的释迦牟尼像,流传至今,是一件珍贵文物;万历八年(1580年)俺答汗进献给明神宗的《贡马图卷》,是一件精心绘制的工笔立体绘画长卷,艺术价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