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一生虽然归隐,但是却不平静,他生得狂放,死得洒逸。他生不逢时,在政权更迭频繁的年代饱受战争之苦,看见了民间的疾苦,更领略到了朝廷中争权夺势的黑暗与残酷。他的内心是悲苦与愤懑的,但是更多的是无奈,孤傲的性格使他不肯向残暴的权贵低头,桀骜的态度使多少司马集团的人对他愤恨,然而这并不能改变他为人处世的初衷,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气节不仅在中国文人心灵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也为中国文学、哲学和美学平添了永不消褪的魅力。
嵇康是一个伟大的隐者,但他却不甘沉沦,他是与司马集团抗争不屈的战士。犹如一只卓尔不群、傲立鸡群的野鹤,更似一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欲隐而不能隐,欲退却又不能退的境遇,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躁动和矛盾。他本是可以选择退而自全,但是文人的良知却告诉他不能违背正义。蔑视权贵的他,可以带着嘲讽的口吻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闻而去?”当然也就是本身拥有的这种正义之感,让他有了不顾一切的勇气,让他可以潇洒地抛开那些名利的牵绊、感情的束缚,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也是他这种正义的最好的证明。虽然他知道人生短暂,自己也不知道何时才能看到司马家族的没落,但是他还是义不容辞地卷入了吕安风波。最终狂妄不羁的他最终站在了刑场上,而他最后一次弹起的《广陵散》使无数的人为他深感悲切与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