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茅盾:《大上海的一日》,转引自赵遐秋、曾庆瑞编《中国现代小说史》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2] 郭沫若给罗科妥夫的信,1904年11月3日答《国防文学》编者,载《沸羹集》,新文艺出版社,1951。
第一节 创作重心从战争到生活
骆宾基进入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创作,其重心已明显由战争转入生活了。尽管这种转移不是突然完成的(因为《大上海的一日》《夏忙》集中的大多数作品就已开始注意了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但骆宾基真正由战争系列转向生活系列的第一篇作品,确实要算他写于1940年除夕的小说《生与死》。
以《生与死》为骆宾基生活系列的开篇之作,并不是因为他没直接写战争,相反它恰恰刻画了战争给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影响。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具有强烈哲学色彩的人生课题:“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骆宾基由对战争场景的具象描绘转向具有抽象思辨意味的对整个人生的反思,表面上看似乎远离了抗战,或者是对现实的超脱;其实则是一种深层面上的现实主义超越。从此骆宾基便在这新的起点上,开始了他对“生活的意义”的不断探索、深入思考和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