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即景会心”——艺术直觉论
在《夕堂永日绪论内编》第五则,王夫之提出了“即景会心”说。
“僧敲月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纵令形容酷似,何尝毫发关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禅家所谓现量也。[1]
何为“即景会心”?从正面说是“因情因景,自然灵妙”,典型诗句为“长河落日圆”“隔水问樵夫”;从反面说与“拟议”“妄想揣摩”对立,代表性例子是“沉吟‘推敲’”。由此可进一步分析:第一,“即景会心”属于诗歌创作范畴,所谓“初无定景”“初非想得”,所谓“拟议”“妄想揣摩”“沉吟‘推敲’”,这些都是单纯注重理性思维的创作路向。第二,“即景会心”更强调“自然灵妙”,强调“初无定景”“初非想得”,更注重无所束缚的创作直觉。
从心理学角度看,“即景会心”论及的是创作者的艺术直觉问题。按照现代心理学的理解,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艺术创造,直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直觉将感性认识阶段与理性认识阶段合而为一,跨过中间的逻辑推理过程,在刹那间的直接体察中把握到事物真理。直观与思维的瞬间统一,是直觉的基本特征。不过,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有明显区别,二者虽都以事物直观为起点,但科学直觉一旦得到抽象概念,随即摒弃原初直观对象的具体形态;艺术直觉则在把握直观对象形态的同时,又领悟到其深层意蕴,因此是形与神、形态与意味、感性与理性的紧密统一。由此,我们再来反观王夫之的“即景会心”说,会有一个更为明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