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不是严格科学的理论命题,而是一种智慧的结晶。它所表现的不是什么孤芳自赏的心情,而是一种十分广泛而又深邃的人生体验。
上一章老子论述了身心和谐的养生原则。老子认为身心和谐之人无害人之心、无害物之意,浑身透出一团和气、一片真爱,因而也会实现与自然界的和谐。本章则论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原则与方法。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意识到并关注异化现象的哲人。寻求如何消除价值差别,超越纷乱的现实,实现人际和谐,这就是玄同论。
玄同不是等同。可以用朴、婴儿来比喻玄同境界。朴,比喻尚未化生万物的整体道。玄同境界就是精神返璞归真。婴儿保有人的本真之性,没有是非利害的计较。婴儿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和谐的世界。玄同境界并非取消差别,而是精神上超越现实中的对立与差别。老子主张“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这是超越世俗的亲疏之别。超越了就不会厚亲薄疏,更不会包庇亲者,为其谋私。“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这是超越世俗的利害之别。超越了就不会为名利所动,也不会被迫害吓倒。“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这是超越世俗的贵贱观。超越了就不会恋高位而失人格,也不会处低位而自惭。能如此,人人自得,人与人即能和谐。像高亨先生所说的那样,本章的主体是民,或者像古棣先生所主张的那样,本章的主体是圣王,都不可能消除亲疏、利害、贵贱之差别与对立,既不能解决春秋的社会问题,更不能实现老子的理想世界。本章的主体是什么?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