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婚姻问题的争执和“赫尔麦斯主义”问题在德国历史上又称为“科隆风波”(Klner Wirren) ,是复辟时期天主教会与普鲁士国家之间冲突的顶点,其斗争的实质是普鲁士国家与天主教会之间争夺“对于婚姻和教育的决定权”。就像“哥廷根七君子”事件对德国的自由主义运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样,“科隆风波”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德国天主教徒的共同政治意识,为日后政治天主教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也有人把该事件与19世纪七十年代普鲁士发动的反对天主教的文化斗争(Kulturkampf)相提并论,称为“普鲁士第一次文化斗争”。
四、固步自封的奥地利与“新纪元”的普鲁士
面对新旧交替的复杂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势,德意志两大邦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呈现明显不同的两种取向。前者固守僵化,后者则开始结束“复辟”政策,展示出某种自由主义的色彩。
1835年,患有精神疾病的费迪南德一世(Ferdinand I.,1793—1875,1835年—1848年在位)登上奥地利皇位。此后到1848年为止,奥地利的政治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政治、社会和经济矛盾非常突出。在政府机构“国家会议”中,保守的梅特涅和带有温和的自由主义色彩的国务大臣科洛弗拉特伯爵(Graf Franz Antonvon Kolowrat-Liebsteinsky,1778—1861)这两个最强势人物相互掣肘;国家债台高筑,陷入破产境地;在僵化的税收体制下,财政收入与交通、铁路建设以及工业化等对资金的需求相比明显不足;禁锢人们思想的新闻检查制度没有丝毫松动的迹象;伦巴底、威尼西亚、波希米亚、加里西亚和匈牙利(Ungarn)等帝国辖地要求实行自由的宪法的努力一律遭到奥地利政府的拒绝。总体上看,保守的梅特涅体制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和政治的要求。奥地利正在走向严重的政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