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是驾驶员,负责开登陆舱,我负责判断什么石材能用、伸哪根管道下去勘探或者用哪种方法采集、什么地方的岩体能安全停靠。下降之前,我们照例模拟了几张环境预测可视图,数据不太足,加上因为有高温和大风的关系,算出来预测结果里几率最高的几种,都是像沙漠或者峭壁之类的少水强气流环境。
当时船员们聊天,预计最好的情况是直接碰上整块硬质岩石地表,深度超过50米、温度低于200℃、能直接降落或至少低空悬停,然后用小钻杆采集固体石块。我们是矿船,只要合适的材料上船了,要提炼、要切割、要打磨,都能办。所以船长的期望也不高,能在绯红上找到任何一种普通的固体硅酸盐,也就是硅质的石头,就能满足当时所有紧急需求。相对地,最坏的情况是大面积流质岩浆地表、大气底部高于600℃,完全没有结实的地方停放登陆舱,那就只能往极点相对冷的地方走走,或者更糟的话,浪费一天工夫,回蓝海牛上去,换个半球再分离下来找。
除了那些我不懂的新材料盾以外,真空里大多数低分子固体材料的磨损度都差不多,所以基本上只要是没有定向密集裂缝的固体就区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