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又说:“一味地想要恢复和实行太古时期的典章制度只知道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措施而不能够像三王那样根据时代的变化而灵活地运用治理之道是佛教和老庄学派所宣扬的观点。春秋五霸以后的治理者虽然也注重因时施治但是他们所实行的政策却并不是完全遵循圣道的而是带有一定的功利心在里面的。这样一来他们的治理就只能够取得一时的成功而不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后世的儒生们虽然也讲了很多治理之道但是却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而没有深入到其背后的本质和意义中去所以他们所讲的内容往往都是些不切实际的空谈而已。”
【解读】
在阳明先生的理解中,所谓的圣人,是那些真诚至极,德行高尚,与天道相通的人。他们不仅自身修行高洁,更把这份高洁的理念传递给世人。为此,圣人撰写了六经,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和教育广大民众,使他们的心灵回归淳朴,行为合乎天理。
说到六经,我们不能不提及孔子。孔子在整理六经的过程中,进行了适当的删减。他这样做的深意在于,担心后人在学习六经时,过于关注其中的细枝末节,比如功名利禄这些表面的东西,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像禹、汤、文王这三位古代圣王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和大智慧。
阳明先生通过这样的论述,其实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应该把功利之心放在首位。如果总是眼睛只盯着利益,那么很容易就会迷失方向,忽略了事物本身的真正价值和意义。相反,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德行,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圣人的教诲,从而走向更加宽广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