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未能体仁知,且宜潜思。
问: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孚先窃谓此语是告学者,亦是入道之序。故知及之者,见得到也;仁能守之者,孳孳于此也;庄以涖之者,外设藩垣以远暴慢也;动之以礼,观时应用皆欲中节也。或者谓此是人君事。
临政处己,莫不皆然。所谓仁能守之者,孳孳于此也,此言未能尽仁,且宜致思。仁则安矣,所以云守也。
孚先旧讲习太学,建中靖国庚辰冬,过洛阳,游伊川先生之门,预群弟子之列,亲炙模范,时闻诲语。越明年暮春,归省庭闱,期岁复入学,以所疑为书,请质于先生,皆得亲笔开谕,逮今几四十年矣。以今日视前日,固知学之不博,问之不切。日月逝矣,功不加倍,只益自歉。绍兴丁巳冬,周孚先谨书。
答张阂中书
《易传》未传,自量精力未衰,尚觊有少进尔。然亦不必直待身后,觉耄则传矣。书虽未出,学未尝不传也,第患无受之者尔。
来书云《易》之义本起于数,谓义起于数则非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易》因象以明理,由象而知数。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矣。必欲穷象之隐微,尽数之毫忽,乃寻流逐末,术家之所尚,非儒者之所务也。管辂、郭璞之徒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