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齐国后,为了早日得到齐景公重用,孔子投奔到大夫高昭子门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高昭子是齐景公的亲信,经过他的推荐,孔子很快就得到了齐景公的召见。
孔子还是那个知识渊博的孔子,但是齐景公已经不是六年前那个雄心壮志的齐景公了,此时的齐景公思想消极,优柔寡断。
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治国的根本之道。孔子回答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意思是,做国君的要做国君应该做的事,要任用合适的人,远离居心不良的人,为大家做好表率;做臣子的要尽自己的本分,对上要忠,对下仁爱;做父亲的要像个父亲,要疼爱自己的儿子;做儿子的要像个儿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爱护弱小。一句话,就是要每个人都做到名副其实。
这样的建议并不是信口胡说,孔子向来不打无把握的仗,他是根据齐国的实际情况才提出这个建议的。当时齐景公对治理国家很随意,大夫陈氏的势力很大,在人们的眼里只有陈氏、没有齐景公。出现了这种情况,齐景公仍然无动于衷,整日寻欢作乐,光是后宫宠爱的夫人就有十几位,而且还没有立太子。